新高中校本教研专业提升

解决问题

直击传统师训模式五大痛点与问题

主题随意 跟风而动

培训设计碎片化、随意化、形式化,培训间同质化严重

教学繁忙 精力不足

受教师时间和精力限制,对于教学任务以外的培训安排难以投入学习、收效甚微

方式单一 定向输入

缺乏双向互动、参与感弱,忽略研修内容前有铺垫、后有延伸的内在联系

蜻蜓点水 浮于表面

培训大多为短期行为,缺乏对针对性和实际问题的深入研讨,缺乏持续性的知道,无法解决真问题、促进真成长

资源零散 拿来主义

对教师生成成果重视程度不够,不能共享和交流数据,无法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

项目优势

顶层设计 高位推进

项目以人教版《新课程 同步教学设计》系列丛书为指导用书,首席导师与领衔导师强强联手,多位课标组成员专家深度参与、全程引领。

目标精准 系统规划

项目将不仅为教师提供教学原则、思路、案例,同时以学年为单位,为学校提供学科教学整体进度规划与方案。

校本教研 同步指导

创设“基于教学现场、走进真实课堂”的实践情境,通过“主题-单元-课时”的脉络,与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基本同步,与一线实际贴合性强、时效性强、针对性强。

资源共享 平台沉淀

项目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,跨区、跨校、跨省校本教研资源共享,形成共研共创共享机制,共同研究教学问题,共享项目生成资源。

共生发展 成果输出

本项目采取任务驱动、小组作业、成果展示等双向互动形式,鼓励教师产出教学成果;发挥人教社学术与期刊资源优势,努力形成可发表的教学设计与研究文章。

评估管理 系统考核

通过建立“校本教研示范学校评估标准体系”,开展高中校本教研现场评估、评选示范学校等活动。

项目成果

结业证书

完成学年学习任务的教师可获得相应的项目结业证书。

学时证明

根据实际学时,完成全部学习任务的教师可获得相应的项目学时证明。

优秀教研组

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校教研组,颁发优秀教研组荣誉证书。

学校评估报告

为项目校出具学校评估报告,充分展示教师学习过程、教学教研成果、学校特色成果等。

成果展示与宣传

主办方将通过官方网站、期刊群、微信公众号、视频号,以及中国教育新闻网、中国网等合作媒体,对项目学校、教师及优秀成果进行宣传报道。